8月28日,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夏季高峰会在青岛开幕,中国杰出的企业家群体相聚青岛,展开“头脑风暴”。
2020年,疫情的发生疫情对让企业和社会发展造成冲击,如何应对这场大考,事关企业存亡,也事关城市发展。于是这场以“大考下的中国企业”为主题的峰会,一起深入探讨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如何谋长远、育新机、开新局。
至于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为何选择青岛?新形势下,青岛又如何与企业、企业家一起携手共进?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开幕致辞做出了表态。
以下是致辞全文: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蔓延的疫情让世界变上加变,加之更加复杂的原因,世界秩序在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着,全球化遇到逆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重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时刻。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这么多中国第一排的企业家汇聚黄海之滨,共同来探讨“大考下的中国企业”这一现实而重大的话题,不由地让我想起“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夏季高峰会确定这样一个主题,选择在青岛召开,这体现了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一以贯之的时代担当,也是正在努力落实重要指示要求,“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青岛的荣幸。在辽阔的黄海之滨,纵论中国经济的大海,这让我们胸中更是激荡着波澜壮阔的意象。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是人民日报采写经济报道的记者,在座的不少企业家,都是那个年代我就认识的朋友。2001年冬天,第一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在哈尔滨的亚布力召开,我应邀参加了那次盛会,我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那份冰雪中的热烈。当年论坛的主题是“新千年,新经济”,中国刚刚公布了即将加入WTO的消息,跨入千禧年的中国企业家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既充满兴奋又有几分忐忑不安。20年过去了,今天,再一次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那时比也已经大不相同了,而话题也发生了大变化,那时,讲的是如何顺应全球化的潮流,今天谈的是如何面对去全球化逆流。不由得让人感慨,世界变化的真快啊!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就是在不断地应对变化中成长与发展的。那么,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如何去顺应并引领这个新变化、迎接这个大考呢?我在这里提出几点个人的思考,与大家讨论,供大家参考和批评。
第一,要有更加强烈的创新图强的担当。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个人成长成功的年代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们都是抓住了自己那个年代的机遇脱颖而出的。你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你们在自己的年代创新图强。当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中国外在的世界环境变化了,世界同行和竞争对手们对我们的眼光和态度也变化了。因为,我们已经成长为了别人的环境。
竞争从来就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超越,另一方面就是遏制。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感激所有助力我们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国家和朋友,而今天,有的人对我们“卡脖子”,我们的确很难受,我们必须直面与承受,这种承受使我们对竞争和发展有了多么刻骨铭心的新领悟啊!“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创新能走多远决定了我们的经济能走多远,决定了我们的国家能走多远,当然也就决定了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使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迫,像现在这样首当其冲。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从产品,到技术,到业态,到模式,如果说过去四十多年我们更多地在别人后跟跑、在一些领域并跑,今天,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去独创,如何去领跑。如果我们没有领跑的意识和决心,有一天我们可能都会失去跟跑的资格。
第二,要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但是,永久续写下去的故事不能靠传奇,传奇不能作为规律来重复持续。我们必须更加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企业家要做基本功,提高把握时代大势的能力、把握行业走势的能力、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的能力,提高企业现代组织效率的能力等等,要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对行业新技术、行业新模式的探索能力,培育全员踏实务实、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泥泞而坎坷的路,更考验车的质量和车手的技艺。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和旧动能的差别不是行业的差别,而是各个行业增长的动力的差别。传统的行业并不就是旧动能,新生的行业也未必就是新动能,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生行业,只要是通过提高科学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推动的发展,都是新动能。在这几个方面,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少企业还需要下大功夫,踏踏实实地从点滴做起,从长远发展考虑,克服短期的心浮气躁,把基本功做得扎实再扎实。以此,提高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以迎接更加艰苦的国际竞争。
第三,要有更顽强的意志力。疫情的大背景下,加上其他更加复杂的因素,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的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无疑会对国内的经济,首先是对国内的企业带来冲击,很多行业、企业都会面对市场、产品、资金、人才、利润等各方面巨大压力。为此,国家出台了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保市场主体就是重要内容。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是保其他方面、稳其他方面最核心、最基础的环节和前提。但客观的讲,应对这么复杂多变、而且不可能是短期内消失或克服的不利环境,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政府扶持政策是一个方面,企业也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与承受力。
企业经营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国家的扶持无疑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还是要靠企业善于在困局中开新局。在这场大考面前,会有企业倒下,也会有企业需要咬紧牙关、攥紧拳头才能坚持下去。当然,更会有企业经历了磨砺之后,强筋壮骨、蓬勃而起。这里比的是智慧,也是意志力、承受力。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到了最难处,意志力往往会以巨大的能量转化为智慧与承受力。
第四,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工业互联网。这次疫情,使工业互联网驶上了快车道。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上半场”,重塑了商业形态;那工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将重塑工业形态。工业互联网不只是物物相连,不只是设备与设备的相连,也不是传统工业的一个新工具,工业互联网打通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整合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要素,在数字空间中实现了线下无法想象的最优化便捷的资源配置整合。从长远看,工业互联网必定是传统工业组织形式的再造,是全新的工业组织模式。未来工业数据必定会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要素资源,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了全行业全产业极为宝贵、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谁掌握了这些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动权。这里说的工业互联网其实不只是工业,而是涵盖所有的产业,它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代名词。
因此,各类企业,特别是行业大企业都要用好工业互联网,有条件的要尽早建立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世界工业互联网的这个起步阶段,这不只是某一个企业的事,而是中国所有的企业要一起努力,共同把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坚定地推到世界的最前列,这事关未来国际间的产业竞争格局,这是一件事关国运的大事。
在这个重大的变革的时代,青岛能为我们的时代,能为我们时代的企业,能为我们时代的企业家做些什么呢?
第一,共同打造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央对青岛发展寄予厚望,要求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特别要求青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的优势。去年,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青岛片区占了山东自贸试验区总面积的43%。这一切,都突显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意味着在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青岛必须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北方经济与南方相比,总体发展活力不足,是因为改革不足;改革不足,是因为开放倒逼的力量不足;开放倒逼的力量不足,是因为开放的支点支撑力不足。深圳引领了珠江流域的开放发展,上海引领了长江流域的开放发展,中央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青岛特别要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开放引领的作用。
第二,共同发挥好青岛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的“双节点”作用。什么是国内大循环?从经济地理上讲,我认为,应该是打通南北、东西互济的循环。通过这样的循环,一是可以扩大内需,二是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的区域均衡发展。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可以说,正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上,必定会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发挥独特作用。各位企业家来到了青岛,就是面向胶东半岛、面向山东,面向黄河流域,乃至面向中国北方。
第三,共同建设中国北方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地。世界经济秩序在重构,谁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调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确定自己的独特价值,谁就拥有了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青岛立足工业门类齐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联合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十五家头部企业,重点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依托中国第一、世界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依托已经形成的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我们正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的生态。什么是创新发展的生态?我们认为,就是营造“4+1”发展环境,“4”,就是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1”,就是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互动、耦合。去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努力,得到了企业家们的高度认可。2019年,青岛全市投资增长21.6%,增速位居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6.8%。创投风投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已吸引备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长42.6%,管理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增长33.8%。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经济仍然实现正增长,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4%,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在建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全市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均增长15%以上。这一切,可以作为这个城市创新活力的一个注脚。
第四,共同推动胶东半岛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我们判断,北方地区必将迎来一个“补课式”的较快增长阶段。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着力推动的由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组成的胶东经济圈,拥有3200万人口、3万亿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的42%、占黄河流域九省区的13%,拥有完备、雄厚的产业体系,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且自古以来都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无论是经济体量、区位优势还是战略价值,胶东经济圈都具备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潜质。让我们聚集在胶东半岛,共同打造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新的增长极。
各位企业家朋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企业和企业家是我们的底盘,能赶上这个追求伟大复兴的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能与我们的国家、民族同奋斗、共荣辱,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人生价值。
青岛愿为全国的企业家们提供一个开放创新、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一起来迎接这场大考。